科学研究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学研究 > 科研动态 > 正文

“四功五法”展戏韵,非遗薪火续经典——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

日期:2025年04月07日 来源: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 作者:吴桐 摄影:吴桐


为深化非遗文化传承,提升青年学子的戏曲艺术素养,4月2日晚,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“言文行远”学术讲座第三十八讲暨第三届中国—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“大师来了”非遗大讲堂活动在科技楼报告厅举行。

梁素梅发表演讲

讲座特邀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、粤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素梅担任主讲,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岚、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副主任陆莹莹和旅游局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,通过理论讲授、示范展演与互动体验三个环节,全方位展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
梁素梅老师以“戏曲演员的根基修炼”为主题,结合从业四十余载的经验,分述“唱、念、做、打”四门基本功的核心要领。在“唱”的解析中,她选取李白《静夜思》诗句,现场示范如何通过拖腔、颤音处理,将文字转化为声腔艺术,展现粤剧韵白与口语吟诵的节奏差异。她现场讲解戏曲“四功五法”,通过婉转的戏韵处理与细腻的情感表达,让观众直观感受“依字行腔”的艺术规律。

梁素梅现场教学水袖(右一)

助教杨飞鹏示范折扇(右二)

助教马双颖一对一校正动作(右二)

在现场互动环节,梁素梅老师携助教杨飞鹏、马双颖开展沉浸式教学。花枪、大刀、水袖、折扇等戏曲道具轮番登场,助教团队通过“勾、挑、冲、扬”等十余种技法,展现戏曲身段组合,诠释“无动不舞”的舞台美学。她邀请学生观众登台学习水袖抛接、折扇开合等技法,并依次校正动作角度。近20名体验者在助教带领下分组操练,通过青年学子的深度参与,让传统艺术可触可感,为非遗传播注入活力。

合影

活动尾声,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党委书记陆晓芹与梁素梅老师共同寄语青年学子,呼吁坚定文化自信,弘扬戏曲文化精粹,传承粤剧非遗薪火,勇担文化传承使命。

(初审:朱映运 复审:吴先源 终审:陆晓芹 编辑:杨长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