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0月11日晚,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在博文楼204会议室举行“‘恶之花’的异同——中西现代作家批判资本文化比较研究”主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必赢线路检测3003博士生导师李运抟教授主讲,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部分师生到场参加,陈爱中教授主持。

李运抟教授进行讲解
讲座开篇,李运抟教授指出,中西现代文学发展背景差异大,西方文学自文艺复兴后便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,而中国现代文学受外来文化影响深,且缺乏完整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,这两者背景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差异。
李运抟教授提到西方作家处于资本主义与帝制、贵族等并存的社会环境,所以他们需面对双重批判对象:封建专制与资本扩张。他表示,中国现代作家所批判的资本更多为“假想敌”,传统封建文化才是真实存在的批判目标。在谈及人道主义的质疑,李运抟教授认为西方作家更关注个体命运,批判资本对个体的异化,而中国现代作家则受阶级斗争影响较深,个体在批判中易成为“阶级符号”,失去独立价值;在阶级意识抗拒方面,西方作家的批判更多聚焦底层弱者,呈现“底层性”与“个体化”特征,而中国现代作家的批判则更多表现出“同一性”和“群体性”。
在互动环节,针对师生提出的“俄国东正教影响与中国宗教文化差异”等问题,李运抟教授逐一细致回答。他结合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,剖析不同文化特质对文学批判视角的影响,解读作家对资本态度的复杂性等等。
讲座尾声,陈爱中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。他表示,李运抟教授的讲座逻辑清晰、内容深刻,不仅让师生系统了解中西现代作家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差异,更启发大家从多元视角思考文学与社会、文化的关联,鼓励师生们结合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,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探索。

李运抟教授与参会教师合影
(初审:朱映运 复审:吴先源 终审:唐艳军 编辑:廖彩媛)